波币买卖算帮信罪吗?法律边界需厘清

随着数字资产交易兴起,“波币买卖算帮信罪吗?”成为不少人关心的法律问题。事实上,波币买卖本身并非必然构成帮信罪,关键在于交易目的、方式及是否知情,厘清这一边界是规避法律风险的核心。

帮信罪的核心是“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提供帮助”。近期山丹法院审理的案件中,19名被告人通过低买高卖波币流转赌资,因明知资金与网络赌博相关仍参与交易,最终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,虽非帮信罪,但警示了交易涉罪的核心逻辑——主观知情与客观助罪。

合法的波币交易与涉罪交易有着明确区分。若用户基于个人投资需求,通过正规平台进行波币买卖,且对交易对手资金来源、用途无明确认知,未收取异常佣金,通常不涉及帮信罪。但一旦出现“跑分”“代转账”“按比例抽成”等情形,或明知资金来自电诈、网赌等犯罪活动,就可能沦为犯罪帮凶。

规避帮信罪风险需坚守三个原则:一是拒绝“无差别交易”,对价格异常、要求频繁转账的交易保持警惕;二是远离“跑分”“刷流水”等可疑活动,此类行为多与犯罪资金流转相关;三是保留交易凭证,若遇交易纠纷或警方调查可清晰自证。

波币买卖的法律定性,本质是对交易行为合法性的判断。并非所有交易都涉罪,但漠视资金来源、追求高额佣金的交易必然暗藏风险。牢记“知情即涉罪,助罪必担责”,才能在数字资产交易中守住法律底线,避免沦为犯罪分子的“工具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