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VE币已经上交给国家:司法处置背后的监管信号
近期“MOVE币已经上交给国家”的说法引发市场关注,这一表述并非指项目主动上缴资产,而是源于其涉案资金被司法处置后的合规上缴流程。结合2025年3月币安披露的调查结果及后续司法操作,MOVE币相关的3800万美元非法获利已按规定完成上缴,这一案例成为虚拟货币监管处置的典型范本。
事件源于MOVE币做市商的违规操作。2024年12月MOVE币上市次日,关联做市商便违规抛售6600万枚代币,非法获利3800万美元。2025年3月,币安平台查处该 misconduct后,冻结涉案资金并通报司法机关。根据我国虚拟币罚没处置规范,这笔资金在完成涉案核查后,扣除合规费用即通过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”全额上缴国库,形成完整的“处置-上缴-归档”闭环。
此次上缴事件传递出明确监管导向。一方面,司法机关对虚拟货币领域的违规交易零容忍,即使是海外注册项目,其涉及境内的非法资金仍将依规处置。另一方面,Movement生态虽启动3800万美元回购计划试图稳定市场,但MOVE币价格仍受冲击,从事件前的0.8美元跌至当前0.45美元,反映出投资者对监管风险的敏感反应。
这一案例也为投资者敲响警钟。我国法律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不受保护,类似MOVE币的涉案上缴并非个例,此前鄂州虚拟货币诈骗案中,4.6亿元涉案资金也已依法处置上缴。投资者需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风险,远离“高收益”噱头,同时明白司法机关对违规资金的上缴处置,正是维护金融秩序的重要举措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