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要明确的是,在我国,以太坊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炒作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不受法律保护,参与其中面临极大风险。但从技术流程来看,所谓的 “以太坊币交易” 存在一套灰色操作路径,其背后的危害值得警惕。
从流程上看,非法交易通常分为三步。首先是 “入金”,用户需在境外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所注册账户,通过私人 “币商” 兑换以太坊币 —— 即用户向 “币商” 的银行账户转入人民币,对方在交易所内将相应数量的以太坊币转入用户账户,这个过程本质是洗钱链条的一环,资金可能涉及诈骗、赌博等违法所得,用户银行卡极易被冻结。
其次是 “交易操作”,交易所内提供市价交易、限价交易等模式。市价交易即按当前市场价格即时成交,限价交易则由用户设定目标价格,当市场波动至该价格时自动成交。部分平台还提供杠杆交易,允许用户借币放大交易规模,这会进一步放大风险,曾有用户因杠杆爆仓一夜负债数十万元。
最后是 “出金”,用户在交易所内将以太坊币卖给其他用户,对方将人民币转入其指定银行卡。但这个环节充满不确定性,交易所可能以 “风控审核” 为由冻结账户,或因平台跑路导致资金无法提现。2023 年某地警方破获的非法交易所案件中,超过 2000 名用户的出金申请被无限期拖延,涉案资金达 3 亿元。
更严重的是,这类交易已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。不法分子利用以太坊币的匿名性转移赃款,2024 年全国警方侦破的电信诈骗案件中,近三成赃款通过虚拟货币洗白,其中以太坊币占比达 40%。参与交易的用户不仅可能因 “帮信罪” 被追究刑事责任,还会面临资金损失、个人信息泄露等多重风险。
我国法律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交易活动,央行等部门持续打击非法交易所和 “币商”。在此提醒,所谓 “以太坊币交易流程” 本质是违法操作,切勿抱有侥幸心理,选择合法金融渠道才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唯一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