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买卖 U 新规定:严守金融秩序红线

步入 2025 年,虚拟货币交易监管态势依旧从严,围绕 USDT(俗称 “U”)等虚拟货币的买卖,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与强化,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,防范违法犯罪行为滋生。

自 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后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的非法性便一锤定音。其中明确,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、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而 USDT 交易涵盖其中。到了 2025 年,这一规定的执行力度持续加强,各监管部门紧密协作,全方位打击违规买卖 U 的行为。

在交易平台方面,境内严禁设立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交易场所,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也被严令禁止。任何试图搭建或参与此类跨境交易服务的平台,都将面临严厉惩处,相关服务器会被关停,运营者将承担法律责任。

对于个人参与买卖 U 的行为,虽无明确条文判定单纯购买为违法,但风险重重。若个人频繁、大额地进行 USDT 买卖,极有可能被监管机构视为可疑交易对象,怀疑其存在洗钱、非法转移资产等违法嫌疑。一旦卷入此类调查,个人需耗费大量时间、精力自证清白,且银行卡等账户极有可能被冻结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金融信用。比如,在实际案例中,一些人因参与虚拟货币 OTC 交易,收到来源不明的资金,最终银行卡被公安机关冻结,资金无法正常使用,申诉解冻流程复杂且耗时长久。

再者,若个人明知资金来源非法,仍参与 USDT 交易,协助不法分子将 “黑钱” 洗白,这种行为会构成 “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” 的共犯,面临刑事处罚。即便只是偶尔、小额交易,若不慎与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黑灰产资金产生关联,同样可能陷入法律纠纷,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。比如,交易对方用诈骗所得资金购买 U,后续警方追查时,交易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可能被波及。

在 2025 年,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,都需深刻认识到买卖 U 的高风险性与违法性。普通民众应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不被所谓的高收益诱惑,避免踏入法律雷区;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也应严格遵守规定,不得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任何服务,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,保障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