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SDT 在中国被警察认可吗?法律框架下的定位解析

USDT 作为全球流通量最大的稳定币,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一直备受关注,“是否被警察认可” 的问题背后,是对虚拟货币监管政策的深层追问。从现行法律框架来看,USDT 并未获得官方认可,反而处于严格监管的范畴内。​

我国对虚拟货币的态度早已明确。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中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,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USDT 作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,虽宣称与法币 1:1 兑换,但本质上仍属于虚拟货币范畴,自然也被纳入监管禁区。​

从执法实践来看,警方在处理涉及 USDT 的案件时,通常将其视为一种 “虚拟商品” 或 “资金载体”,而非合法的支付工具。对于正常的个人持有行为,警方一般不会主动干预,但一旦涉及交易炒作、洗钱、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,USDT 便会成为调查取证的重点。例如,在多起电信诈骗案件中,诈骗分子常利用 USDT 的跨境流通性转移赃款,警方会依法冻结涉案的 USDT 钱包地址,追缴非法所得,但这并不意味着认可其合法地位,而是对违法资金的依法处置。​

值得注意的是,USDT 的交易流通在我国面临全面限制。各大银行、支付机构严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结算服务,第三方平台不得开展 USDT 的兑换、交易业务。2023 年某地警方查处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案中,涉案平台因为用户提供 USDT 与人民币的兑换服务,被认定为非法经营,负责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这一案例清晰表明,任何为 USDT 交易提供便利的行为,都可能触犯法律。​

对于普通民众而言,需明确 USDT 在中国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地位,其交易不受法律保护。警方在处理相关案件时,更多是从打击违法犯罪的角度介入,而非认可其合法性。参与 USDT 交易不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风险,还可能因涉及违法活动被追究责任。在监管持续收紧的背景下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的理性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