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铭文的本质是将文本、图片等数据写入比特币交易的 OP_RETURN 字段,借助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存储实现永久记录。与 NFT 不同,铭文不依赖智能合约,直接依托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,因此被视为更 “原生” 的链上资产。其技术原理源于比特币协议对交易附加数据的支持,早期主要用于简单信息记录,2023 年 Ordinals 协议出现后,才形成系统化的铭文标准,使图片、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链上存储成为可能。
打比特币铭文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步。首先需准备比特币钱包,推荐使用支持 Ordinals 协议的钱包如 Xverse、Hiro Wallet,确保钱包有足够的比特币作为 Gas 费(交易手续费)。其次,选择铭文内容,文本类铭文可直接输入字符,图片、音频等需先转换为 Base64 编码格式,且文件大小不宜过大(通常建议小于 1MB),否则会导致 Gas 费飙升。第三步是生成铭文交易,通过钱包或专用工具(如 Ordinals Bot)填写接收地址、附加铭文数据,设置合理的 Gas 费 —— 费用过低可能导致交易长时间未确认,过高则增加成本。最后,确认交易并等待区块链确认,一般需 6 个区块确认后,铭文才算成功 “上链”,可通过 Ordinals Explorer 等工具查询铭文 ID 和详情。
操作过程中需警惕多重风险。Gas 费成本是首要挑战,比特币网络拥堵时,打一枚图片铭文的费用可能高达数百美元,远超内容本身价值。2023 年 12 月比特币铭文热潮期间,某用户为打一枚像素画铭文,支付了 0.5 BTC(当时约合 1.5 万美元)的手续费,最终因价格暴跌导致资产缩水。此外,技术操作失误可能导致铭文失效,例如格式转换错误会使图片无法正常显示,地址填写错误则会导致铭文永久丢失且无法找回。
从合规角度看,我国禁止虚拟货币相关交易活动,打铭文涉及的比特币转账、手续费支付等行为,可能被认定为参与非法金融活动。同时,铭文内容若包含违法信息,还可能触犯法律,面临监管处罚。部分平台已明确禁止为国内用户提供铭文制作服务,用户需警惕此类操作的法律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