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交易加密货币犯法吗?明确红线,远离风险

2021 年 9 月 24 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为加密货币交易活动定下基调。通知中着重指出,比特币、以太币、泰达币等各类虚拟货币,因非货币当局发行、借助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等特性,不具备法偿性,严禁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。并且,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、为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、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相关业务活动,均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、擅自公开发行证券、非法经营期货业务、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被严格禁止,发现后坚决依法取缔。若有人开展这些非法金融活动且构成犯罪,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从金融秩序维护角度来看,加密货币交易炒作盛行,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。其价格波动毫无规律,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支撑,大量资金涌入加密货币市场,会导致资金脱实向虚,干扰正常的金融资源配置,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。以比特币为例,其价格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翻倍或腰斩的极端情况,这种剧烈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,一旦风险爆发,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,对经济稳定造成冲击。

从社会安全层面分析,加密货币交易常滋生诸多违法犯罪活动。因其交易具有匿名性、跨境性等特点,极易沦为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。比如,一些不法分子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幌子,构建传销组织,吸引投资者入局,承诺高额回报,最终卷款跑路,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。还有在洗钱活动中,不法分子利用加密货币交易难以追踪的特性,将非法所得转化为虚拟货币,再通过复杂交易流程洗白资金,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财产安全。

即便是个人单纯参与加密货币投资交易活动,同样存在法律风险。任何法人、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,若违背公序良俗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产生的损失需自行承担;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、危害金融安全,还将被相关部门依法查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