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加密货币领域,以太坊曾凭借其独特的智能合约功能与庞大生态,成为众多矿工的 “主战场”。但步入 2025 年,若你还怀揣着靠挖以太坊一夜暴富的梦想,那现实恐怕要给你泼一盆冷水了。
以太坊挖矿,在 2022 年之前,是验证以太坊区块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的关键流程。彼时,以太坊采用工作量证明(PoW)机制,矿工们依靠 GPU 算力,竞相解决复杂数学难题,谁先算出正确答案,谁就能获得打包区块的权利,并收获相应的 ETH 奖励(长期以来每个区块奖励 2 ETH,外加交易手续费,部分手续费在 2021 年更新后被销毁),区块大约每 15 秒生成一次。这场算力竞赛不仅保障了以太坊网络安全,还支撑起智能合约交易的运转,从普通代币转账到 NFT 交易、DeFi 操作等,都离不开它。
但 2022 年 9 月,以太坊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升级 ——“合并”,这也是以太坊 2.0 路线图的关键一步。借此,以太坊从 PoW 华丽转身为权益证明(PoS)机制。在 PoS 体系下,生成新区块的不再是手握强力矿机的矿工,而是质押(锁定)ETH 作为抵押品的 “验证者”。打个比方,PoW 时代就像一场体力竞赛,谁算力强谁获胜;而 PoS 时代则如同比拼财富实力,质押的 ETH 越多,被选中创建新区块的概率就越大。这一转变,彻底颠覆了以太坊挖矿格局,传统挖矿模式自此成为历史。
那么,曾经投身以太坊挖矿的矿工们后来怎样了呢?转型成了他们的主要选择。不少人将矿机转向其他仍采用 PoW 机制的加密货币,像以太坊经典(Ethereum Classic)、渡鸦币(Ravencoin)、尔格币(Ergo)等。但由于大量以太坊矿工涌入,这些小众币种挖矿难度飙升,奖励却寥寥无几,收益远不及以太坊挖矿鼎盛时期,尤其对那些背负着高电费成本、使用老旧硬件的矿工而言,更是入不敷出。
若你还想在 2025 年从以太坊生态中获取收益,质押不失为一个主流选择。无需再购置昂贵矿机、承担高额电费,只需将 ETH 质押锁定,帮助维护网络安全,就能获得相应奖励。虽说质押收益可能不像往昔挖矿暴利那般诱人,但胜在可持续、便捷,且契合以太坊未来发展方向。
从法律层面看,在大多数国家,加密货币挖矿合法性各有不同,但针对以太坊,因它已摒弃 PoW 机制,主网络上已不存在传统意义的 “挖矿” 行为,也就无所谓合法或非法。不过,在美国、欧洲部分地区,其他 PoW 币种挖矿仍被允许,而中国、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,出于能源消耗等因素考量,已禁止或限制挖矿活动。至于以太坊质押,作为一种被动收入形式,在多数地区通常合法,但务必留意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规定,依法纳税。